我國碳信用機制建設取得顯著進展
發布時間:2025/2/11 10:01:49編輯:Ma Liang
已有10323人關注
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碳信用機制作為促進可持續發展轉型的重要市場手段,其作用日益凸顯。截至2024年底,全球12個主要國際碳信用登記處已注冊超過6200個項目,全年簽發的碳信用達到3.0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自《巴黎協定》簽署以來,累計發放的碳信用已超過21億個。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的地方碳信用機制也取得顯著成果,為全球碳信用市場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業內認為,碳信用市場在推動全球碳減排事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我國需持續完善相關政策體系,推動碳信用市場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碳信用相關的金融工具,促進綠色發展。
全球碳信用市場規模將陡增
據統計,目前全球共有54種碳信用機制,其中包括2種國際機制、17種獨立機制和35種區域和地方機制。碳信用簽發量、項目數量和覆蓋國家數量均呈上升趨勢。其中,清潔發展機制(CDM)在方法學、簽發量、項目數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其碳信用價格較低。核證減排標準機制(VCS)在獨立機制中表現突出,覆蓋國家、簽發量、項目數均位居前列。
預測顯示,到2030年,碳信用的簽發量將增加15倍,達到15億—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到2050年,市場規模將比現在增加100倍。
談及全球碳信用發展趨勢,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能源鏈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需求端方面,企業凈零承諾驅動需求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碳中和行列,推動碳信用市場需求增長。供給端方面,植樹、森林保護等自然碳匯項目成為碳信用市場的重要供給來源。目前,各國正積極完善相關政策體系,規范碳信用市場發展,碳信用質量成為關注焦點。
“多年來,碳信用市場在碳排放權市場之外,扮演了一個不可或缺且至關重要的角色。”劉志表示,COP29的第6.4條款強調構建全球碳信用市場的重要性,但與排放權市場相比,由于不同地區和行業的減排成本存在差異,排放權市場難以形成全球統一的交易平臺。目前,世界各地的多個碳交易所正在探索實施多種碳信用品種的交易模式。
澳門碳交易所研發總監陳浩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碳信用機制通過構建碳信用市場,讓碳減排具備經濟價值,從而形成一股資本的引導力。在碳信用市場中,企業或基于政府碳排放管控的合規要求或基于自身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參與碳信用交易滿足履約義務或履行社會責任。諸多大型跨國企業為實現自身碳中和目標,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布局,主動投資于可再生能源項目、基于自然或技術的碳捕集封存項目等以獲取碳信用。有統計顯示,過去四年全球自愿碳信用市場已承諾或直接籌集了約430億美元用于投資碳信用活動。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也敏銳捕捉到碳信用市場的潛力,各類金融機構創新推出一系列如綠色債券、碳基金等碳金融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參與碳減排投資的渠道,進一步撬動了大量社會資本流入碳減排相關產業。業內認為,從長期看,碳信用市場的規模將繼續擴大,碳信用價格有望繼續上漲。
我國地方碳信用機制發展迅速
碳信用市場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也積極參與全球碳信用市場建設,推動碳減排事業不斷發展,地方碳信用機制發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建立6種地方碳信用機制,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及北京、重慶等直轄市。這些機制類型多樣,包括林業碳匯、低碳出行等,已成為推動區域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工具。
陳浩認為,我國碳信用市場未來將朝著高質量的趨勢發展,高質量碳信用的核心包括項目真實性保障、減排量準確計量、減排成效持續性、社會經濟效益并重,我國在高質量碳信用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礎,可以借助我國在綠色技術、AI技術等領先優勢,在低碳零碳負碳場景應用、預防和緩解項目逆轉風險、碳信用項目更多附加效益、持續性的監測機制等方面開展更多模式的創新和探索,建立我國的高質量碳信用標準。
“未來,我國將繼續完善地方碳信用機制體系,擴大覆蓋范圍,提升運行效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劉志表示,從趨勢看,2005年至2023年,各行業碳信用簽發注銷情況略有不同。其中,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廢物處置、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等行業碳信用簽發量整體呈現上升態勢;化工和制造業、交通運輸、逸散排放等行業碳信用簽發量在達到峰值后開始回落。從簽發總量看,可再生能源簽發的碳信用最多,其次是逸散排放、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等,交通運輸的碳信用簽發和注銷量最低。
“目前,眾多企業已經開始通過購買碳信用來助力自身實現碳中和目標。這一趨勢表明,碳信用市場在中國碳減排和碳中和戰略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劉志表示,我們可以將碳信用視為一種特殊的資產。這種資產不僅能夠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資產交易和操作,還能夠用于消費領域,例如實現碳中和。當企業或機構通過購買碳信用來進行碳排放補償時,相應的碳信用便會在流通環節中被注銷,但與之相關的信息將被永久記錄,這為未來的追溯和監控提供了便利,確保了碳減排行動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業內預計,未來我國將進一步完善地方碳信用機制體系,擴大機制覆蓋范圍,提升機制運行效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積極探索完善碳信用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碳信用市場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流動性差、供過于求、質量參差不一、可靠性差等。提升碳信用質量,成為買方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那么,我國如何在政策層面進一步完善碳信用機制?
“澳碳所希望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在高質量碳信用的創新技術應用、研究預防和緩解碳信用項目的逆轉風險、搭建碳信用項目持續檢測機制、更多關注SDG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多重效益等方向開展研究、探索和創新。”陳浩認為,需要積極探討工程類碳信用項目的實施可能性,研究如何利用碳信用市場融資來促進CCUS、甲烷減排、工業節能增效等技術的發展,推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的應用。另外,要加強研究碳信用項目的逆轉風險,探討建立風險儲備池的可行性,以此預防和減輕項目可能出現的逆轉風險。
此外,陳浩建議,結合AI、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研究減排真實性的持續檢測機制,確保碳信用項目所聲稱的減排量是真實可信的,包括采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和設備,通過持續的信息檢測和披露,為碳信用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提供基礎。
“要加大對碳信用項目SDG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重效益方面的關注。”陳浩表示,通過建立碳信用多重效益的評價標準,充分考慮其對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影響,從而引導社會對碳信用項目多重效益的關注,促進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標,同時避免對生態系統和當地社區造成負面影響。
談及企業如何利用碳信用實現可持續發展,陳浩認為,企業可以將未來預期的碳信用收益進行整合,借助國內的金融機構和相關政策支持,通過特殊目的機構(SPV)轉化為可在金融市場流通的證券產品。這不僅能夠盤活企業的碳資產,還能拓寬融資渠道,為企業的低碳項目和技術研發提供資金支持。“在碳信用衍生品交易方面,盡管目前國內相關市場仍在逐步探索和發展階段,但企業可以提前布局,關注政策動態。企業可以通過對國內碳市場價格走勢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優化碳信用的持有與交易策略,實現碳資產的保值增值。”
在國內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企業在開發碳信用項目時,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記錄項目的詳細信息、減排量核算數據等,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中國企業還可以基于區塊鏈技術搭建碳信用管理平臺,促進企業間的碳信用信息共享與協同合作,推動國內整個行業碳信用管理的規范化和高效化。”陳浩稱。
- 江蘇省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工作推進會在鹽城召開 發布時間:2025/4/14 14:13:45
- 4月10日,全省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工作推進會在鹽城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
- 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監測系統研發成功 發布時間:2025/4/14 14:08:52
- 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質標所)獲悉,近日,該所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監測系統,首次實現對流動水體中高風險抗生素、農藥殘留等新發污染物的實時、在線、動態監測。目前
- 我國鐵路一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12億元 發布時間:2025/4/14 14:06:22
- 近日,世界首座時速350公里單洞雙線高鐵海底隧道全線貫通,汕汕高鐵距離全線開通僅“一步之遙”;廣西南寧至憑祥高鐵崇左至憑祥段全線鋪軌完成,年內具備開通運營條件;新建滬昆鐵路至安六鐵路聯絡線順利完工,貴
- 微通道連續流技術:完善標準 持續創新 加強規范 發布時間:2025/4/14 14:02:49
- 微通道連續流作為一種新興的化工生產技術,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降低能耗和廢物排放,在精細化學品合成領域展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但當前國內微通道連續流工藝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
- 《熱量表檢定規程》等30項(替代7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即將實施 發布時間:2025/4/14 13:59:47
- 從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獲悉,《太赫茲輻射功率計量器具檢定系統表》等30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將于4月19日正式實施,其中7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將被新實施的規范代替。
- 多家金融機構出臺措施:加大金融支持 讓民營企業“走出去” 發布時間:2025/4/14 13:58:03
- 近期,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陸續出臺新措施,加大對外貿企業的金融支持,提升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優勢。中國進出口銀行日前出臺《關于培育民營企業國際經貿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專項方案
人物訪談
最新產品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日本安立高性能靜止表面用溫度傳感器
- CPL93103福州到 (各省市縣+鄉鎮+村屯+閃+送一站直達)
- PICMG AP-PSL19S V1.1科技興國解能源危機
- Oriental Motor FBLD75CW科技興國解能源危機
- Aera FC-PA781C/N2/40 立足市場 勇創新高 服務用戶
相關新聞